潮新闻 评论员 刘晓庆
(相关资料图)
图源:视觉中国
茶经谷雨依稀绿,花接清明次第开。雨生百谷之际,2023年公祭大禹陵典礼于绍兴大禹陵景区拉开盛大帷幕。奏乐声起,鼓声如雷,钟声悠长,正如炎黄子孙对先祖的缅怀追思同样绵长不息。
透过一场祭典,我们看到,浙江向世界递出感悟中国精神和中华文化的三本“无字之书”。由此打开,积淀着历史烟云、凝结着先贤智慧的优秀传统文化“跃然于眼前”,而我们也得以在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中,汲取走好前路的精神力量。
这是一本寻访文明根脉的“历史书”。
祭祀在中国传统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左传》记载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在《礼记》中,也有“礼有五经,莫重于祭”之说。大禹作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之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奠基者,也是敢于“与天斗”的治水英雄。透过盛大而隆重的祭典,人们得以在穿越千年的当下,再听恢弘的祭祀礼乐,再看庄严的祭品祭器,以表对民族先祖开创中华文明的崇敬和缅怀。历史就像是人类社会的根,慎终追远,寻根问祖的文脉在中华大地上绵延了上千年,根越深厚,越能抵御强风。
这是一本汲取传统智慧的“工具书”。
鉴古通今,我们寻访历史是为了从中汲取走好前路的精神力量。当代之中国正经历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都前所未有。前路越是“迷雾重重”,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智慧和养分就越珍贵,它承载了上下五千年的探索与更迭。如今我们追忆大禹,更是在学习他忧国忧民、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胼手胝足、劳身焦思的奋斗精神,尊重自然、因势利导的科学精神。从中,无论是治国理政之道,还是为人处世之惑,都能从“叩问历史”中找到些“参考答案”。深刻呼应当下社会现实的传统智慧,依然能指引我们找到前路的方向。
这是一本标注文化自信的“宣言书”。
绍兴祭禹之外,衢州南孔祭典和仙都轩辕黄帝祭典也同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黄帝、大禹、孔子三位先贤都来自中华文明的源头,对应神话时期、传说时期和古史时期。三场意义厚重的祭典,集中于浙江一省,也足以说明浙江在中国文明发展、中国文化传承中的重要地位,是标注浙江文化自信自强的生动载体。而这些具有浙江特色的祭典,反过来也是扩大浙江文化海内外影响力的有机符号。对绍兴、衢州、缙云来说,祭典是展现当地风土人情的盛会;而对浙江来说,祭典则让更多人了解浙江的过去,期待浙江的未来,更是浙江推动“两个先行”的独特人文优势。
2006年公祭大禹陵典礼,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专门发来贺信:公祭大禹陵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大禹以其疏导洪患的卓越功勋而赢得后世景仰。其人其事其精神,展示了浙江的文化魅力,是浙江精神的重要渊源。如今,开天辟地、敢为人先、求真务实……由这些词汇勾勒出的浙江人,也将用忠于历史的讲述,属于当代的表达,让这一宝贵的文化资源亘古亘今,日新又新。
“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键词: